“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内涵,也是企业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战略选择!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标准,找到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者:刘洪兵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观层面的产业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微观层面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企业”是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主体, 是中观产业、工业发展的基本组织, 因此,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点。
1、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于2017年首次提出,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后,国家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对“高质量发展”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并据此出台和实施了众多指导方针和措施,使“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此次大会再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并将其定义为“首要任务”,足见其重要和意义。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要有大局观,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的综合系统来思考。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条件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普遍理解不同,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事实上是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是三大层面的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观层面的产业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微观层面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企业”是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主体, 是中观产业、工业发展的基本组织, 因此,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点,没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很难实现产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什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之一,是“高质量发展”这一系统的局部,因此准确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以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为指导和前提,二是要充分考虑“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在经济和社会中的特殊定位和价值意义。
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调“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强调“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包含上述核心内容和要求。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正是遵循上述要求,分别从效益发展、创新发展、市场发展、绿色发展、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设置了相关的评价指标。
《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的指标设置充分考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但其不足有两个:一是指标太多,太翔实,个别指标定义存在一定交叉,导致重复衡量,在实操方面存在难度;二是指标设置强调了“结果表现”,但缺乏对导致结果的要素和过程的探究,在落地方面存在难度。
准确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还要考虑 “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在经济和社会中的特殊定位和价值意义,考虑“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发展的基本逻辑和运行规律。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企业发展, 都需要解决“发展为了谁”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即价值服务对象和价值创造过程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彼得·德鲁克)因此,企业首先为顾客和客户的需求而存在,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识别出自己的顾客和需求。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是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客户、员工、投资人、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因此,企业存在的意义,除了考虑顾客价值之外,还要考虑员工、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客户价值角度来讲是要“产品服务一流”;从利益相关方价值来看是要“综合效益卓越”,平衡了短期和长期、发展和安全、速度与质量,包含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从社会价值方面来看是要“社会声誉良好”。
“企业”如何实现“综合效益卓越”呢?实现“综合效益卓越”,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解决“想干好”、“能干好”、“干得好”、“持续好”的四大问题。“想干好”, 即从动力上有意愿、有想法去做好,企业具备强大的成长内驱力,即企业“成长动力强劲”,这是基础;“能干好”, 即从能力上有要素、有支撑去做好, 企业关键成功要素健全,即企业“资源能力突出”,这是条件;“干得好”, 即从行为上真正落实好、实施好,企业具有突出的价值创造能力,即“价值经营优良”,这是关键;“持续好”, 即从机制上保证一贯地做好、自觉地做好,企业发展可持续,即“管理机制高效”,这是保障。
综上所述,结合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结果特征表现为:产品服务一流、综合效益卓越、社会声誉良好(如下表1所示),而实现综合效益卓越的过程特征则表现为:成长动力强劲、资源能力突出、价值经营优良、管理机制高效。
表1: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刘洪兵战略执行研究室编辑
3、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特征出发,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特征。具体说来需要完成如下战略任务:
战略升级,打造领先型企业:以战略思维引领企业高管团队发展,以战略管理统领企业系统发展。强化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实现产品、业务及产业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布局;强化用户运营和客户洞察,推进产品服务升级,确保产品服务的领先性和竞争力;提升经营层次,从产品经营向业务经营、产业经营升级,提升业务竞争力和产业链管理能力。
动力转换,打造内驱型企业:转换企业发展动力,由外部的市场驱动、竞争驱动转变为内部的企业家精神驱动、企业精神驱动;由利润驱动、利益驱动转变为使命驱动、责任驱动、价值观驱动。转换企业增长动力,由资源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由个体英雄驱动转向全员组织驱动。
能力再造,打造创新型企业:提升人才、技术创新、数字化应用的开发能力,强化新资源、新要素对企业经营的价值贡献。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激发经营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活力和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范式, 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合,提升技术创新的广度、深度、高度和行业领先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效率变革, 打造精益型企业:提升企业流程管理能力,删减流程冗余,强化企业研发、生产、采购、营销及客户服务职能协同,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推动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强调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和高效循环, 重视绿色生产,重视资源节约和投入产出比, 追求高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组织价值转化能力。
管理提升,打造活力型企业:提升组织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强化组织的适应性和战斗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效率;优化集团管控体系,建立并完善统分结合、收放自如的集团管控体系;提升各级经理人和管理者的文化领导力,强化成员企业的价值观建设和统一,提升组织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形象重塑,打造责任型企业:强化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建设企业内控体系,确保企业合法经营、合规经营;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塑造具有高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流企业品牌,全面加强品牌管理, 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提升品牌资产与品牌价值, 增进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最近几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战略因此进行了重大调整,部分市场主体增长遭遇挫折和瓶颈,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在当前复杂的、多变的、模糊的、不确定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突围?答案只有一个:实现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为刘洪兵博士原创,享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