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2022年,医疗服务需求锐减,融资腰斩。2022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31.6亿(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增长仅1.0%。2022年1-6月,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2.8%,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781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披露总金额约972.27亿元。比2021年同期投资案例减少1739例,披露总金额减少1251.07亿元。除了医疗专业投资机构保持相对活跃投资度,财务型机构鲜有出手。
尽管如此,我们相信,隧道将尽,曙光即现。2023年国内创新全面突破,药械出海大势正强。
首先,估值体系的重塑没有发生:企业营收不及预期,但是增发估值坚挺小幅上涨,实控人和已投机构不愿面对估值的回撤;另一方面,老股东对折转售。其次,“投早投小”投资阶段向早期企业迁移的挑战:早期项目的筛选和评估对于原来投中后期的机构更具挑战性,没有太多模型可用,而且不确定性加大。此外,同质化创新旧格局依旧:市场缺乏真正的原创产品,无论医药还是器械,从Me Too到Me better扎堆儿创业的内卷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恢复期的医院需求会井喷,集采等要求会倒逼医疗企业提升运营规范化程度,降低销售费用,从而有助于改善利润率。融资马太效应显现,资金会继续向头部和First in Class企业集中。特别是过去两年融资不成的公司,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甚至退出市场。
“出海”是中国医疗企业发展的全新征途,包括为此服务的CRO和平台型公司。将来中国的医药跟器械企业出海是主流,会给中国的医疗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