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徐小跃:说君子(87)

作者:徐小跃 来源:现代快报 责编:王晓艳

       君子比德于兰。我们已知“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莲乃花中君子”(《幼学琼林》),梅兰竹菊乃“花中四君子”,而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被称为“林间隐君子”“梅花隐君子”,但在君子比德于诸物焉之中,也只有“君子如玉”“君子如射”和“君子如兰”几种说法。也就是说,直接以“君子如什么”的表达方式只有“君子如玉”“君子如射”和“君子如兰”几句。在“水陆草木之花”中只有兰花被直接表述为“君子如兰”。也就是说,虽然莲、梅、竹、菊之性象征着君子之性,但它们都没有被直接概括为如“君子如兰”的句式。我们不会说“君子如莲”“君子如梅”“君子如竹”“君子如菊”。由此说明“君子比德于兰焉”以及“君子如兰”有着特殊意义。

      “君子如兰”是由“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孔子家语》)这句话改编而来。意思是说,芝兰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深林之中,不因无人欣赏而停止芬芳绽放;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会因遭遇穷困而改变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高遂成为兰花之性及其精神之所在呢!芝兰之品在于自香,在于清雅,在于高洁。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将“君子比德于兰焉”,恰是看到了兰花之“幽谷无人也自芳”的风骨与君子“不为困劳而改节”的风度高度契合性。如兰的君子之品当然地就表现于他的自尊自爱,洁身自好,不求闻达,持操守节等高风亮节之中。

      孟子曾有言:“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是说君子之所以与一般人不同,正是在于君子能够将自己的良心保存住。应强调的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性和情操正是在于他们坚持内心的追求,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之。这是君子“志于道”的品格特征。君子不但有“朝闻道,久死可矣”(《论语-里仁》)的坚毅,更有在陋巷,饭疏食而不改其志的刚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虽然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而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孔子在称赞其弟子颜回的贤德时这样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真是个贤德之人啊,每天只吃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别人都会因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而感到忧愁,但是颜回却能做到一如既往的快乐。这被称为“孔颜之乐”而被千年传颂。当然这种品质亦被视为是君子必备的品格呢!

      君子对于内心精神的追求,对于仁义道德的追求都是始终如一的。也就是说,君子不会因为外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影响到他们的追求。这是君子这一名号决定了君子的内在品行。君子是要以其实际的行为来维护和坚守着君子这一神圣的名号。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作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之所以会如此,那一定是“由仁义行”(孟子语)的,即是从内心而发出的心声。惟其如此,君子才能够做到不会因为外在时空及其境遇的变化而改变内心本应具有的追求。“君子如兰,空谷幽香”对应的正是君子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但终不改其性的超然情怀和应然追求。超然和应然是做人尊严性的体现。孟子对大丈夫的赞誉正是对这种超然性和应然性的肯定。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在富贵时不能过度挥霍淫乱,在贫贱时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在强权下不能撼动自己的意志,这样才是大丈夫。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应该怎么样,意思就是不能够和不应该怎么样。君子应该节制,不能够因为富贵而有所改变;君子应该守节,不能够因为贫贱而有所改变;君子应该勇毅,不能够因为强权而有所改变。

后来人们以兰为喻,象征许多美好的事物。人们把君子之间的交情称为“兰交”,将美好的文章称为“兰章”。

      君子比德于兰,彰显的是君子甘于寂寞的性格、宁静致远的品格、清雅高洁的人格。“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诗》),此之谓也。兰花的高雅、淡泊、守节、不迁之性遂成为君子道德修养的象征,立身处世的准则。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
Email:grlwwf@163.com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3911448898(谷老师) | 浏览
申请流程:
电话或【在线申请】 提交需求 签订合同 安排授课

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