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iCAN专访丨教育之星-鲁百年:创新界的老顽童

砥砺奋进,iCAN步入第十六年。十六年前,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老师发起了第一届大赛,将创新创业的种子播撒到高校之间;十六年后,创新创业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而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青年创新盛会。无论走多远,iCAN永远都会记得一直在站在iCAN背后的老师们,正是他们的付出与支持,才让iCAN能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自2017年起,iCAN每年都会评选“教育之星”,表彰老师们在创新工程实践课程及iCAN大赛中的成果。本期专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了iCAN教育之星获得者——鲁百年老师。



鲁百年

应用数学博士、教授

鲁百年:博士,应用数学博士、教授,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创新设计思维(中国)研究院总顾问、原SAP大中国区商业创新首席架构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行政学院顾问;北京大学《创新工程实践》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创新中心特聘专家;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导师、《你就是奇迹》创新大赛导师、国际青年创新领袖高峰论坛特邀嘉宾、2008年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管理奖。

 

曾任美国SAS软件研究所北方区销售总监、高级咨询顾问;创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RM事业部副总裁、美国Hyperion公司高级销售经理;北京Oracle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经理;美国BOBJ公司中国区售前咨询顾问总监;SAP大中国区商业创新首席架构师。

 

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学习,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一项回国人员基金,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出版《客户也疯狂—培育“粉丝”客户的服务与营销技巧》、《大客户战略营销》、《说服老板签大单》、《矛与盾的平衡》、《全面企业绩效管理》、《创新设计思维》和《创新工程实践》等专著7本、光盘各4套。20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设计思维的概念,为华为、联想、中央电视台、中慈联等企业、公益组织、大学做《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900余场,获得了数百项商业创新项目的成功和效益。

 

“数学家”成为最顶尖的营销大师

 

鲁老师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出国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交流学习,两年后回国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院学习并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博士求学期间,鲁老师的导师郭柏灵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故而对于院士的生活,鲁老师算是知之甚多了——“当年我才37岁,我之后的一半人生,该如何度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鲁老师选择到公司就业。

 

说来也巧,单位旁边就有一家搞全球最大的数据挖掘公司SAS,现在叫“大数据”,或者“数据分析”。就这样鲁老师入职了这家公司,但出人意料的是,老板对鲁老师说:“我看你怎么都不像搞学问的料子,别做技术了,当销售吧。”鲁老师就这么被迫转行当了销售。


2005年,鲁老师出版了第一本畅销书《大客户战略营销》,还有一套北大时代光华出版的光盘。最近热播的商战电视剧《输赢》改编自付瑶于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鲁老师还因为给该小说作推荐序而遭到朋友的怀疑:“你不是企业绩效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专家吗?专家怎么能去做营销呢?”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鲁老师出版了更多的畅销书,比如《大客户战略营销》、《客户也疯狂》、《全面企业绩效管理》等。有一次张海霞老师去书店发现了鲁老师的书,兴冲冲地给鲁老师打电话:“老鲁,我在书店看到你的畅销书啦!”鲁老师反问:“你看到的是哪一本?”这下把张老师气到了:“我是大学教授,你竟然问我你的畅销书是哪一本?你到底有几本?!”讲到这里,鲁老师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很多人会好奇:鲁老师不是学数学出身的吗?怎么做营销也做的这么好呢?项目能做到几个亿,软件也能卖几个亿。莫非是天赋异禀?鲁老师说:“我不会做销售,但我有一颗真诚的心。”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为客户着想,解决客户的问题,帮助客户成功,自己也就成功了——这一点,也是鲁老师后来做创新设计思维时非常核心的一点。

 

因为营销做的很成功,鲁老师升职做了营销总监。后来到一家民营企业做副总裁。那是1997年上市的公司,当时全国四大软件基地之一。但鲁老师只待了一年半,就又回到了外企。因为鲁老师发现:当时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都不高,和国外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于是鲁老师转而开始研究外企是如何运营、如何管理、如何营销和服务的。


2012年,鲁老师在欧洲第一大市值公司SAP任职。SAP SE是德国的一家软件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第三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全球第二大云公司,财富500强80% 以上的企业都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被誉为“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鲁老师将SAP的产品写成管理出版了《矛与盾的平衡》一书,销量火爆。

 

也因此,鲁老师放弃了企业绩效管理和营销,只专著于一件事——创新。

 

创新,没有后退可言

 

在这个时候,鲁老师仍面对许多质疑:你一个学数学的,做得好创新吗?因为数学需要的是逻辑思维,要缜密、严谨,而创新是右脑思维,需要狂野的想法。鲁老师说:“我不相信我做不好。”


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专一。在鲁老师从学术界走向企业的时候,将之前当教授写的文章、磁盘全部都烧的烧、扔的扔。2012年又放弃企业绩效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和培训——鲁老师以这种方式告诉自己:没有回头路了,现在你只能做一件事,专注于创新。

 

为什么要研究创新?在多家外企任职过的鲁老师说:“当年中国所有企业基本都是做代加工生产,后来慢慢开始模仿、做山寨,那之后,企业必然会选择创新。”所以,创新会是中国未来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可是都在喊创新,创新要怎么做呢?做创新有没有流程、有没有规范、有没有方法论?这是鲁老师的研究重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鲁老师选择好了专注的方向。全球做创新最好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做创新最好的地方是硅谷。硅谷创新做的好是因为它有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创新做的好是因为有 d.School。d.School全称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因接受SAP创始人Hasso Plattner的捐助而得名。d.School的教学宗旨是以设计思维的广度来加深各专业学位教育的深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成为Design创新设计的专家,而不是创新。

 

这个学院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它没有设置任何学位课程。企业在学院里发布一个项目,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完成这个项目,无论是几周还是几个月,项目完成学生就可以从学院毕业。比如汽车行业一家公司发布了一个项目,那么除了汽车行业,凡是不懂汽车行业的人都可以作为团队成员,由教练(懂得创新流程的人)带领完成。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设计,比如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产品需要设计,改革需要设计,企业管理需要设计,运营也需要设计。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任何东西实现从无到有的一种创新方法,并不是只给设计师用的。

 

鲁老师用流程化的形式“搬运”了d.School的授课方式:没有桌子、没有凳子,没有照本宣科的老师、没有昏昏欲睡的同学——只有一起做游戏的创新团队。课程只做四件事:玩游戏、进行头脑风暴、用乐高橡皮泥做原型、演小品讲故事。这或许也是鲁老师的课程备受学生喜爱的主要原因:同学们从不觉得自己在上课,而是在玩耍。


就这样,鲁老师总结出了设计思维的思维模式:先把事情做成,然后再把事情做好,并快速迭代更新。创新中有三个要素非常关键:一是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二是创新要有流程和工具,三需要开放的自由空间。在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后来在实践中鲁老师又增加了“目标导向”。经过不断的迭代优化,这套借鉴自斯坦福大学的授课方法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不但可以应用于产品创新,更可以用于商业创新,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运营创新等,鲁老师把它命名为“创新设计思维”。


后来“创新设计思维”在全球流行,输出到国外后,斯坦福大学d.School和德国HPI的教授问能不能翻译成英文和德文。鲁老师都拒绝了,拒绝的理由颇有些与年纪不符的热血与中二:“国外人整天说中国知识产权。你自己水平高,看中文去吧!”颇有些愤愤。

 

之后,张老师开始做iCAN大赛,围绕怎么把iCAN做大、做好、卓越化运营,2014年初,鲁老师用“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和张老师的团队一起做工作坊,大家提出了不少想法,比如“将课程和赛事结合起来”。



在《创新工程实践》中,鲁老师会分享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有三大基石:第一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比如要以客户的客户为中心,目标导向,快速迭代等;第二创新需要流程化;创新分为三大阶段:以人为本的找问题探索阶段,鼓励狂野想法的设计阶段,和将创意落地实施的交付阶段。第三创新需要逻辑思维的工具。鲁老师更多会分享如何转变思维模式:不要考虑事情的可行性,不要被假象中的困难绊住脚步。围绕核心需求,目标导向,一步一步走,先把事情做成,再通过快速迭代把事情做好。


鲁老师分享了《创新工程实践》这门课程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创新应该以客户的客户为中心。学校的客户是学生,学生的客户是企业。所以,学校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核心设立课程。设立课程需要什么?老师和教材。去哪儿找老师?邀请一部分企业工作者,在邀请一部分学者,再拉几个相关人员,《创新工程实践》的团队就有了。那教材呢?上课的时候进行录像,请专业人士转为文字,再由讲授者核对。所有老师的课程都转化为了文字,第一版教材就是这样出版的。


关于赛事,鲁老师结合自己做评委和在外企任职的经验这么说道:“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的创新和我所说的创新还有些不一样。创新有三个要素,独特的想法、可落地的原型、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在的创新大赛基本是做到前两条,唯有到了创业才有效益。尽管如此,参加大赛可以激励同学们主动进行创新产品的制作,充分发掘同学们的积极性,对同学们的学习成长也很有帮助。”

 

鲁老师还有一个将微信当日记的习惯,自从2000年开始,他就有自己的网页,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逐步搬到了博客、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只要问道他任何过往的事情,他都会在微信、微博、博客中找到。下面两张照片就是他微信中的记录。



 

在比赛中,鲁老师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想法、项目,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先找到一个需要创新的项目,然后组建团队,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组成,然后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原型。在做创新项目的时候,每个成员作为一个 “设计师”,不是考虑现在有什么资源,二是应该目标导向:我要做成这件事,我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知识,然后去找人、学习。不怕出错,就怕不做。这样大家就敢做创新,会做创新。

 

疫情与未来

 

我们总说危机,可危险中也蕴含着机会。这场持续两年多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阻。但同时,疫情也催生了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未来的工业是信息化、智能化,核心应该是无人工厂、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可怎么实现“无人”?核心的核心是物联网。


现在的大学几乎是按照工业2.0的模式做机械化批量生产:所有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学到了同样的知识,而且知识相对比较陈旧。那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呢?可能,未来的大学是没有校园、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的虚拟大学。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搬运到网上,在某个课程内,有全球最顶尖的专家讲课,全球的学生都可以来“旁听”。我们之前也觉得不去商场买衣服是天方夜谭,可现在电商不是正在挤压实体店铺的生存空间吗?

 

一个要创新的人永远要学会问这样的问题:对所有习以为常的事情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吗?创新没有不可能,创新就是需要“狂野”的想法。

 

鲁老师2021年从工作了17年的500强公司SAP退休后,将精力转移到国内初创企业的辅导和咨询上。并且将2016年以来为华为、中广核、欧亚学院、中信保诚等培养《创新设计思维》教练和引导师的模式,搬到企业和大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授人以渔”,将创新设计思维的理念、方法、工具、流程、案例等传承给年轻人,让创新设计思维在中国发扬光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
Email:grlwwf@163.com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3911448898(谷老师) | 浏览
申请流程:
电话或【在线申请】 提交需求 签订合同 安排授课

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