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就是企业家经济。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看企业首先要看企业家,创业时期的企业更是如此。
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市竞争力”评选中,青岛是产生知名企业最多的城市,因为青岛有海尔的张瑞敏、海信的周厚健、青岛啤酒的彭作义、双星的汪海、澳柯玛的鲁群生“五朵金花”、“春秋五霸”。青岛不但大企业多、企业家多,青岛的企业家还是长寿企业家。张瑞敏、汪海等等,基本上都是39岁左右就成为企业一把手,而且干到现在也没有“落马”。汪海还是上世纪80年代评选出的全国第一批20位优秀企业家之一,当时在中南海受到接见,现在还在干企业、当领导的,汪海是“硕果仅存”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以年均9.7%的速度高增长,微观经济层面的原因之一,归功于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长虹的倪润峰、TCL的李东生等企业家。不独中国,其他国家更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连续10年的高增长,归功于比尔·盖茨、戴尔、韦尔奇、郭士纳、格罗夫等企业家;7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归功于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丰田家族等企业家;韩国经济的崛起,归功于三星的李秉喆、LG的具仁会、现代汽车的郑梦九、SK集团的崔钟建等企业家。
“企业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句话更直接的含义是指,企业经营得好不好,在于企业家的能力。那具体指的是企业家的哪些能力?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发现市场机会、敢于担待市场风险的决断力和胆识。20世纪90年代,当绝大多数人对股票还很迷茫,为手里单位派发的原始股、内部职工股发愁时,唐万新就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大量收购了这些原始股、内部职工股,转手之间聚集了巨额财富。这是德隆崛起的第一桶金。张瑞敏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海尔作决策,从来都是“有50%的把握就上马”。企业家谋事的能力是定战略。不过,最管用的不是战略规划书,而是企业家的嗅觉,更是企业家的胆略。
二是用干部带队伍的能力。卡耐基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的墓志铭是:“一位懂得选用比他自己优秀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安息在这里。”微软与联邦法院媾和、避免分拆后,比尔·盖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谈的最大感受就是,现在要退居二线了。
在讲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领导艺术时,杨致远说,“企业经营管理和领导艺术的关键就是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而用之”。世纪之交,全球范围的信息经济泡沫破灭后,国际风险投资谁也不敢向中国的网络企业投资。吸引到第一批大额度风险投资的国内的网络公司是百度。为什么?和其他公司不同,在每人30分钟的项目推介中,百度的李彦宏,一句话也没有说自己怎么样,而是全力推介自己的团队怎么样,有这样的团队,我们一定行!风险投资家眼前一亮,真有这样的企业家?!刘邦总结自己为什么得天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也;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胜,吾不如韩信也。此三子皆为人杰,吾能得而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
三是塑造企业文化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家做得好的,首推海尔的张瑞敏和华为的任正非。张瑞敏说,什么是CEO(首席执行官)?CEO的职责就是把大的、战略的、宏观的东西,转变为全方位,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环节的全面控制和清理。“什么是不简单?简单的东西重复一万遍就是不简单!”
但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总体而言,真正在企业文化上下过一番功夫、取得相对成功的企业家,仍然不多见。德隆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文化。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理论家,往往看重那些实实在在的利润指标,能够看到用干部带队伍的企业家就少一些,能够看到企业文化并有能力塑造企业文化的就更少。但企业家之所以成“家”,因为他们还是企业的思想家。
柳传志说,企业经营就是定战略、带队伍。其实还应加上一个塑造文化。但问题是,这三种能力是三种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能力。能将这三种能力集于一身的就是企业家,其整合机会、人才、人心的能力就是企业家能力。不过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能力,而是一种领导力。
企业家要成为企业领袖,企业经营要提升领导力,这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