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大学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门槛,扩招哪些专业才是国家所急需的人才?大学的收费标准是否要调整?网易研究局(微信ID:wyyjj163)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刘桓。
网易研究局:你觉得大学是否应该纳入义务教育,该不该免学费?
刘桓:根据我在大学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大学的学费是有成本划算的。但目前一般的大学生交的学费不足以抵得上国家在他们上学期间所花的所有费用,因为每招一个学生国家要拨相应的款。所以,中国大学不是免费教育,到初中的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一直有人提义务教育时期延长到高中,但是也没实现。大学想完全免费的话,恐怕目前做不到。
但国家应当对一些困难家庭或者成绩特别好的子弟设立一些特殊的奖学金。国家应当在奖学金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而不是免除大学的学费。否则,这种做法不一定对。通过此次中国抗击冠状病毒的过程,我们发现中国很多专业人才很缺乏,比如医护人员。因此,我建议,中国今后在招生方面向这方面倾斜。这不仅是要给它更多指标,还要鼓励大家上医护专业。我们可以实行比如过去对师范生实行的免学费、补学费,甚至是公费上学的政策,这可以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进行调整。
所以,我不赞成大学应该免学费,或者降低学费。而是针对中国目前急需的专业如IT、人工智能、医学药学等,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这是我的基本看法。对于大学完全免费,这种说法我不建议泛化去谈。第一,我们要承认大学期间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学生和家长要承担一定的成本。第二,国家急需人才,那么国家政策可以向这方面倾斜。
网易研究局:你认为大学的收费标准应该如何定?
刘桓:过去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怎么办?上师范!上师范不仅没有学费,而且国家补贴一定的生活费,这样的办法可以补充国家师资力量的不足。现在中国还缺什么?当务之急应该是缺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这方面我们差很多。这次疫情期间,全国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有近四万,其中80%是女同志。为什么?因为她们都是护士,护士是目前中国所急缺的人才。所以我建议国家今后在高等院校招生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比如金融、学MBA的,今后工资较高,那么学费就不免费,或者学费有所增长。但国家急需的专业,比如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养老体系、公共卫生等有关系的专业,国家就要加大投入。如何加大投入?就是通过减学费、免学费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来吸引人才往这方面发展,这是一个大家能接受的办法。
网易研究局:国家政策如果向急需的专业倾斜的话,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普及?
刘桓:这种普及很快,今年如果来不及的话,从明年就可以开始。今年也可以开始,因为目前高考还未进行,新生入学恐怕也得9、10月份。所以国家如果现在下定决心的话,推行这种政策很容易。
国家如果看准这个政策,那么就应当马上行动。因为人才短缺不是一天两天补上的,比如,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从本科到硕士毕业起码得六七年。如果培养一个好的医生直到博士毕业,起码得十年左右。因此从现在就开始做,都有点赶不及了。
这是我对高等教育关于社会成本和学费方面的一个想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现在回头去看,中国缺什么?现在中国缺的应当是和国家民生最密切的行业。比如养老、医疗等方面尤其突出,这点已有社会共识。提高医生待遇,让国家的大批人才向医疗卫生方面倾斜,这是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网易研究局:有人质疑扩招政策会拉大人才优势的差异,你怎么看?
刘桓:如果完全是以学费的高低去评价一个人才该不该进入好学校的话,那么会产生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大学的很多专业,学费是有明显的差异的。比如,同样是学经济,学营销、市场、广告的,学费就相对于金融专业的低。尤其读到研究生以后,比如学习MBA、金融学专硕,一年学费就很高,但是一般学法律专业的学费就比较低。因为学习金融业和其他专业,在学这个学科之前的准备就有差异。比如,学金融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他认为,以后进公司挣钱挣得比较多,那么他工作以后的收入决定他前期的投入比较大。
这种方式其实是市场行为,我本身从事教育这么多年,对于这种市场化的做法表示很纠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教育不能免俗,不能完全避免市场化。总体来说,教育是育人的,而从育人这个大的方向来看,教育应当是趋向于摒弃市场化,按照国家建设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去布局的。因此,这其中市场化的成分应当会降低。
如果教育市场化,那就要找最缺的人才市场化,国家要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投入。比如学医的,哪怕家里没有钱,如果学习成绩确实非常好的话,国家可以免学费。这可以拉平穷孩子和富孩子之间的差异。所以通过政府的干预使得某个专业发展,这才是我们在教育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态度。大量的中间环节该不该市场化,这是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比如交通、科技、教育、住宅等,当国家市场很成熟的情况下,它可以逐渐市场化。但一个国家的市场不成熟的话,那这些就不能市场化。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国的科技不能完全市场化,国家要重点去布局科研的内容,要事先在科技方面打好基础。而住宅也不能完全市场化,房子还不多的情况下,把住宅完全推入市场,那就可能出现房价高,很多人住不起的情况。医疗也是如此,教育也如此。当人均教育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教育的市场化程度如果很高,一定会造成竞争中的不公平。所以这些问题在疫情爆发以后,我们能看得更加清楚些。我们也希望,全民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者我们国家决策层面能考虑这方面的看法。
我不是反对涨学费、减学费,不是这样的做法。我认为应当根据国家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实施不同的政策。目前看起来,科技、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发展,这是国家所需要投入的。所以国家在教育方面对这些专业倾斜,这是必要的。
网易研究局:你赞成通过学费上涨刺激经济吗?为什么?
刘桓:短期以涨学费来刺激经济,我不认为是很合适的办法。我不赞成单纯地提高学费或者免学费。学费有涨有跌,实际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一种长远的投资。
国家前几十年,投资主要是偏重于物质建设,比如路、桥等工程设施,当然这都很重要。现在在人才的投资方面,国家需要事先做前期准备。这实际上是为以后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好的必要的条件。现在对基本建设投资,这本身不立即产生效益,但长远会产生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因此,国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也会起到这样一个长远的作用。
目前来看,单纯地提高学费似乎能拉动经济,但这实际上会造成国家减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单纯地提高学费之后,平民子弟可能因为学费上不了学,这是国家的损失。中国目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按人均收入,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却在增加。富有的人占一部分,但是仍有几亿人生活较为贫困。如此一来,如果把学费涨得很高,这使得大批一般百姓的孩子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会造成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裂痕。
总之,我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因此该不该上涨学费应当从长远考虑。国家在教育方面应该多投入,这考虑的是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网易研究局:私立大学有能力以高费用聘请更好的老师,而好老师都被清华北大这样的公立名校聘请了,其他学校师资力量就略显单薄,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刘桓: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的挑剔程度很高。毕业学生找工作,用人单位首先看你是不是211、985院校的学生。因此,一些民办学校在没有进入教育部的部署的情况下,恐怕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因此中国教育从公费转成公费与自费并重,最后变成以私立学校为主,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公立大学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千校一面、培养的人才无差异等,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希望努力改变的。但这和绝对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发展趋势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的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所以公立大学占主导地位以及用人单位对公立大学的认可程度高的情况,恐怕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因此中国教育的核心应当要转变教育观念,使得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更加适应今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