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程冠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程冠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中国道路上不断推进和拓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一刻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刻也离不开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来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之作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思考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夕,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构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为新中国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提出规划和设想并不断完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发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的号召。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所需时间上,毛泽东最初设想,十五年打下基础,五十年实现现代化。站在今天来回顾历史,毛泽东对中国的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和实现的时间虽然作出了超出发展实际的估计,但其总体框架设计和远景目标都是清晰而科学的。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指导思想和大致设想。1953年12月,党提出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里的关键词是“一化三改”,“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目标,“三改”是措施,没有“三改”就无法实现“一化”。“一化”就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


1954年,毛泽东在领导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时,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提法既是党的七大上提出的“农业近代化”的升级版,也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升级版。毛泽东所要建设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至此,四个现代化中的“两化”—— 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的雏形出现了。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阐述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回顾这段历史以及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十年“文革”的动乱时期,晚年的毛泽东依然没有放弃对“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考和探索,没有影响“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逐步完善。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设想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可以说,“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之作。


“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

正是由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拨乱反正之后,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关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四个现代化进行了扬弃和完善,结合中国的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目标。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4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中国现在的情况总的是好的。这几年一直摆在我们脑子里的问题是,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从提出到现在,五年过去了。从这五年看起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用小康社会来比喻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大雅·民劳》中就出现了“小康”这个词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礼记·礼运篇》则提出了“大同”之理想和“小康”之目标。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既借鉴了儒家思想中“小康”的概念,同时又赋予传统“小康”新的时代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建设”到 “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这说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过程。


“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对于中国梦的表述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实现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第一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第二阶段;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梦的实现阶段。


按照当年对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指标测算,到那时,我们才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的现代化,因此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基本现代化,而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才是我们最伟大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对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阶段划分也是我们在总结小康社会“分两步走”经验的基础上对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制度安排。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两个阶段的划分,提出现代化分“两步走”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现代化强国”。二是目标的丰富和提高,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增加了“美丽”二字,把过去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设计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建成现代化强国”。从这个变化来看,党的十九大布局的现代化目标一是进行了提速,也就是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现代化提前了十五年,在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的现代化不仅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现代化国家,而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个现代化强国就不再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了,而是已经进入发达国家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的现代化目标,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我们如期完成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并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的这一战略安排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有力,信心更加坚定,有了这一战略安排,我们也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中国大地,来源于中国实践,因此它拥有独特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走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和实践中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新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责任编辑:曹伟) 


本文作者

程冠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本文原载于《审计观察》2022年第11期,原标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
Email:grlwwf@163.com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3911448898(谷老师) | 浏览
申请流程:
电话或【在线申请】 提交需求 签订合同 安排授课

视频回顾

程冠军授课的总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