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商业思维创建者、中关村龙门投资董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徐井宏导师,在过去几十年里,参与了众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它们“从0到1000”的全过程,见证了成千上万个创业企业的生死起伏,并基于此梳理出企业失败的共性,和创业者在各个阶段常犯的错误,将之沉淀为《创业三十六忌:高手的敬畏与成功之道》,一本汇集众多创业高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蕴含智慧与温度的创业行动指南。
01
《创业三十六忌》之忌“急功近利”。
企业发展之道,不在于快,而在于稳,短期能生存,长期有发展。
《道德经》中有句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中现象变化的规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企业经营和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虽然猛烈,但都是短暂的,不能持久。相反,微风细雨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能够持续不断,最终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创业者往往追求速度,急于看到成果,希望能够迅速取得成功。然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会导致创业者忽视了很多重要的细节和潜在的风险,从而得不偿失,陷入窘境。
成功需要时间、耐心和坚持,一个企业在成功之前,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摸索和尝试,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战略和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下去的企业,才有可能最终获得成功。有人说创业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而非一场爆发力的短跑,它需要的不仅是瞬间的冲刺能力,更是长期的准备、扎实的基本功、稳定的节奏以及清晰的目标规划。无论是产品研发、市场营销还是团队管理,创业者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
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很容易被“短平快”的收益所迷惑,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然而,真正的企业发展之道应该是稳健而长远的,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去的“终点”在哪里。走得慢没关系,向着一个长远目标,走得稳,走得远,才是企业发展之道。
02
《创业三十六忌》之忌“见利忘义”
诚信是第一竞争力,也是持久竞争力
《墨经》中的“义,利也”确实是一个深刻的见解,它指出了义和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商业领域,这种理念同样适用,并且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首先,讲信义就是在追求长期利益,这一点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尤为重要。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是赢得客户信任、建立良好口碑的基础。一个讲信义的企业,能够赢得合作伙伴的尊重和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诚信经营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持续的业务增长,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企业追求利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利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这种追求必须建立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自身的盈利能力上,更体现在它能为社会、为客户、为员工创造多少价值。只有真正为他人创造价值,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和长远的利益。
最后,保持这样的“利他”初心,给他人提供的价值越大,创业者自然就会“交换”获得更大的回报。
“利”是短暂的,“义”是永恒的,没有永恒的利益,只有永恒的道义。如果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得到的就只是不稳定、不长久的小利。
一个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创业者,会让身边人没有安全感。即使现阶段尚未损害身边人的利益,但身边人会想,未来某一天,这种见利忘义的人,也会损害身边人的利益,去赚取自己的利益。同样,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一群见利忘义者聚到一起,组成的团队不可能成为一个做大事、有长远发展的团队。
真正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利和义的抉择与平衡,不要追逐眼前的小利,才可以获得持久的更大回报。
03
《创业三十六忌》之忌“动机含糊”
从用户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要满足什么需求
创业者的动机确实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出发点和驱动力。比如看到商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财富、渴望工作自由等都是创业道路上常见的驱动力。然而,这些动机对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支持力大小确实存在差别。
一般而言,能支撑我们创业之路的动机有内在和外在两部分。
内在动机是基于对自我的深层认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要去那里?凭什么我能去?我如何去那里?
一遍遍的叩问,想清楚创业的原因,是不是为了自我实现,是不是和自己的人生意义、人生使命相关。这是创业者应该有的基础动机。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从市场出发,从解决一个市场或者一部分人群的需求中,确定自己的外在动机。
所以创业的初心,是以创造客户价值为目的。想清楚要给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服务,这个产品、服务解决了市场的什么问题,怎么能够让消费者真正喜爱。这些是作为创业者、企业家必须创造的价值。
内在和外在动机都清晰了,创业路上才能有持续的动力,创业者也才可能在未来实现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