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顾清扬老师

顾清扬:全球化的新机遇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模式

目前,中国企业向全球市场扩展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遇到了重大的挑战。


一方面国际局势动荡,全球经济一体化受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另一方面,当前的全球化模式正面临挑战,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增长速率不一致,导致全球化的利益未能均衡分配,进而影响了全球治理结构的稳定。同时,全球经济普遍减速,许多企业现在面临着订单量减少、利润降低和风险增加的多重压力。


面对当前局势,中国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挑战,包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全球动态,理解和应对地缘政治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以探索新的增长机会。



图片

顾清扬 北清经管后EMBA主讲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01、全球经贸体系正深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


近期,全球贸易和投资领域见证了保护主义措施的明显上升,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障碍不断增加。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数量有了显著增长。这一趋势表明,中国企业过去几十年来所享受的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正在改变。因此,及时适应并有效应对这种新的国际贸易和经济环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地缘政治冲突的深远影响之下,全球结构正逐渐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倾斜。伴随这一背景,能源市场、商品交易系统、科技领域、金融交易平台以及基础设施构建等多个方面都开始显示出分离的趋势。这种情况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遇的风险与挑战,直接对我们在贸易策略、投资配置乃至生存方式上造成了冲击。


全球正悄然兴起一种“中国+1”战略,这种策略在投资和贸易方面试图寻找替代中国的方案。例如,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比例从2017年的21.6%降至2023年的13.4%。此外,“友岸外包”策略以及“脱钩”“去风险”等论调,都对中国的发展构成了显著的外部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美国正在推动以自身为核心重建供应链系统,并促进制造业的回归,这对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挑战也代表着潜在的机遇。我们可以改变思路,考虑如何借助美国制造业的回归趋势,结合中国在该行业的传统优势,战略性地投资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市场。这种策略不仅能灵活应对美国的战略调整,还为中国开拓国际市场、加深国际化进程、寻找新的海外出口途径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展望未来,实现与合作伙伴及其他国家的共同繁荣,打破当前的零和竞争局面,对于国家层面的宏观策略和企业层面的发展战略都极为关键。


此外,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正深刻影响着投资与贸易流向,这一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2017年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调整策略,通过中南美洲“绕路”进入美国市场。


目前,全球投资和贸易体系正在经历一次全面的重组和改造。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依赖国家层面的贸易壁垒,而现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采用地区性的贸易障碍。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深入认识并积极适应,通过在目标区域内部发展生产活动和建立供应链网络,以减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负面冲击。


02、亟需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调整是全球性的,不仅限于单一国家。作为世界经济核心成员的中国也面对着这些挑战。我们正进入一个全球性的生产过剩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全球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力仍然有限,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


但是,发达国家的消费力现在也显示出下降趋势,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情况更是对其消费欲望造成了制约。因此,解决全球性的供过于求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之前物资短缺的时代,企业获得利润相对简单。但在现今这个供应过剩的阶段,企业需要改变其策略,将客户放在首位,注重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机会。


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重构,其发展趋势正朝着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多样化和数字化方向演进。因此,我们必须构建更为韧性强的产业布局和供应链体系。在过去,企业主要追求最大化利润,并采用“零库存”模式以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供应链的强韧性和安全性已经转变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目标。为了提高供应链的弹性,我们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利润,从单纯追求最大利润转向平衡利润效率与供应链弹性的新方向。


03、南方国家引领新型全球化


传统的全球化模式是南北向的,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位置,金融工具成为其主要的运作手段;而未来的全球化将是东西横向循环的模式,其中发展中国家将扮演关键角色,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引领,促进产业和制造业出口的增长,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而实现城市化的目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分为两个阵营:西方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化持反对态度,而发展中国家则积极接受全球化。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我们要认识到发达国家仍然是我们学习合作的重要伙伴。因此,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上,我们需要关注两个关键方面:一是加深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吸收他们先进的经验;二是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南方国家崛起,经济总量显著增长,影响力增强。北方国家经济份额下滑,发达国家间北北贸易减弱,而发展中国家间南南合作与贸易加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仅31个为发达国家,其中只有美国和日本人口过亿。这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


最新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快速增长。尽管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减少,但总出口量增加,这些出口正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亚洲可能成为全球经济重心,2050年前后形成一个以缅甸为中心的大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国家、澳大利亚和印度等。这将成为未来投资的关键区域。


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增强,为中国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发展空间。面对可能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如特朗普当选可能对华加征关税,必须未雨绸缪,应对对美出口下滑。因此,开辟新的出口市场与合作伙伴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04、重塑企业国际化战略思维


为什么要“走出去”?最常听到的原因是国内竞争太激烈,所以选择出海。但这个出发点不够高远,这并不仅仅是贸易和投资出国境,本土企业也要有国际化的战略思维与创新理念。我们要构建自己的“中国+1”模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全面调整。要重新审视过去的成败得失,因为过往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未必适用。要求我们在微观上优化企业内部,宏观上紧跟全球趋势,既要讲效率也要强韧性。同时,要兼顾全球视野与区域发展,既做好国内也开拓国际,提升竞争力。国际化不仅是产品和利润的增长,更是系统性的变化和提升。我们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把出海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工具,推动企业持续向前。


中国企业亟需加强战略敏捷性,无论面对海外市场还是国内环境,都应具备预判和应对的能力。我们应明确并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致力于提供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中国企业的独特价值。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抱团出海”的协同合作精神,增强集体竞争力。同时,聚焦发展高端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这些领域正是中国企业相较于其他国际竞争对手具有显著优势的方面。我们应当保持积极合作的态度,不要被国家层面上意识形态的不友好所吓倒,勇于开拓企业间的合作空间,通过合作来消解国际间的“零和博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
Email:grlwwf@163.com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3911448898(谷老师) | 浏览
申请流程:
电话或【在线申请】 提交需求 签订合同 安排授课

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