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宋志平:达人达己的理性竞争

宋志平老师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Part 01.市场需要竞争

市场的本质在于竞争,而市场经济的核心则是构建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理想的市场经济应当拥有足够多的企业与产品,通过自由竞争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竞争意识的觉醒和确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如同国家的大车间,每个人都要按照上级指令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那时的员工都是国家的,工资、房子和福利都是国家说了算,俗称“大锅饭”,家家户户的生活状况基本都相似。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大锅饭”转变成了契约关系,分配原则变为多劳多得。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从没有竞争演变成了参与竞争。当时的国有企业面临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归政府领导,企业干部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融入社会和市场的积极性。第二,市场意识薄弱。尽管已经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许多人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坚信国家不会抛弃他们。第三,内部机制僵化。员工普遍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因此缺乏积极性。


Part 02.竞争是把双刃剑

理智的竞争是有益的,它基于理性原则,在有序的框架内进行。理性竞争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改进以及创新能力的增强,从而推动企业效益和消费者福利的增长,服务于经济转型的总体目标。相反,比勇斗狠的竞争则是有害的,它无序且盲目,往往表现为低价恶性竞争。这种竞争模式是中国小农思想与早期西方不成熟竞争理念的结合产物。恶性竞争短期内,虽然可能导致价格大幅下降,看似有利于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行业发展生态,使整个行业陷入发展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企业在竞争中应当秉持利己达人的精神,避免盲目杀价的恶性竞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根源就在于恶性和非理智的低价竞争,这不仅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还对婴幼儿消费群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同时对国家形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民众因此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转而购买国外品牌的高价奶粉,导致国内奶粉行业一度陷入困境。这一教训极为惨痛。


幸运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奶粉行业已经有所好转。因此,我们更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坚决不打价格战。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愿意接受稍高的价格,但前提是产品质量必须得到保障。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确保产品安全、可靠,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历了这一过程,人们对竞争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如今,我们更需要的是大规模的资源整合,通过集合更多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能力共享,从而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创新转型中,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今天的竞争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竞争并非无序的混战,它可以是单打独斗、双人对决,也可以是团队间的较量。我们需要将市场竞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其在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之间有序且理性地进行。这是从恶性竞争转变为良性竞争的有效途径。如果两个团队都拥有良好的效益和先进的技术,那么它们之间的竞争必然会达到高水平。反之,如果它们陷入无序、混乱和低效的竞争,又如何能够改善效益、提高质量并推动创新。


Part 03.从竞争到竞合

市场竞合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沿概念,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市场经济的进步。许多人在谈论市场竞争时,往往采取直线思维,将其视为非黑即白的丛林法则。然而,实际情况是,市场竞争并非你死我活的游戏。在市场中,竞争者不仅是对手,更应成为竞合伙伴,他们的共同利益应当大于分歧。

 

竞争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技术创新、管理精细化、环境保护、品牌建设和社会责任等;而合作则体现在产业政策的执行、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管理和技术的相互学习交流等方面。这种竞争与合作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改变竞争者的思维模式,从单纯的竞争转向竞合,从红海市场跃升至蓝海市场,再迈向“绿海”市场,实现适度竞争、各得其所,这是过剩行业必须完成的跨越。如果说市场竞争是对低效的修正,那么市场竞合则是对过度竞争的调整。我们应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将和谐包容的理念引入竞争中,把竞争目标从打败对手转变为与竞争对手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摆脱恶性竞争,实现共生共赢。

 

如何与竞争者实现和谐共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将同行业的企业视为纯粹的竞争者,而应将其视为利益相关者和合作者。其次,一家企业不应仅仅致力于打败竞争者,而应与竞争者合作,共同发展。任何成功的事业都必然是双赢、多赢和共赢的结果。最后,有了正确的观念,还需付诸行动。

 

市场竞合的本质在于企业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境界,其核心是与竞争者建立共生共赢的理念,树立行业大局观,并弘扬利他主义精神。企业经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利己、互利、利他。尽管盈利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但完全的利他主义似乎并不现实。市场是大家共同的环境,不属于任何单一企业。想要在统一的市场中共存,就必须互利互惠,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的核心利益,而不是单纯的利己,更不能损人利己。

 

盈利是所有企业共同的追求。那么,“利”从何而来?财富并非固有存在,而是通过创造增量而来的,大家应在增量的基础上分享财富。如果从利己主义出发,必定会引发恶性竞争;如果从互利主义出发,就能实现良性竞争;如果从利他主义出发,则能让更多人通过企业的平台实现共富和小康,这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的终极理想。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
Email:grlwwf@163.com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13911448898(谷老师) | 浏览
申请流程:
电话或【在线申请】 提交需求 签订合同 安排授课

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