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马基雅维里在五百年前就已经说过,并已经众所周知了。现代社会的制度基础基本也是来源于此。但道理明白了,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尤其人性本恶的一面如果有了滋生的土壤,这句话也会被人事先故意的遗忘。
昨晚回家早,在线上跟老戴聊天,说到业界好玩的事,提到李若山,复旦大学管院的副院长,中国第一个审计学博士,因其麻辣风格在网上已成名人。随即传来粉丝们整理的李若山语录,果然好玩。正经严肃的话题在他嘴里成了嬉笑怒骂。随便摘几句,都是极有趣的段子:
78届我们同学聚会,名单打印出来,很多人都是已故。为什么已故呢,都是枪毙的。当然现在还有很多还在里面。干我们这一行的,出来都是“两院院士”:做得好进医院,做不好进法院……
我有个60岁的朋友,他估计能够活到90岁,是正常的直线折旧。但是后来,他请了一个小保姆,两年后就死了,这就是加速折旧。。
和我一起毕业的许多同学大多数都成为了什么CEO、CFO、CIO、CCO啊之类的,总是一个C加上结尾一个O,什么?CCO不知道?Cheif Culture officer。我呢,是大学财务系的主任,也是个O,财务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F。然后大学是University,所以呢……UFO。
我们知道,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干预的话是无法客观出具审计意见的,比如有个审计师到公司去审计,公司的CFO是个复旦毕业的小姑娘,审啊审啊审出感情来了,就结婚了,那怎么出具反对的审计意见报告,否则怎么回去和自己当老板的老婆交待?而且大家知道上海的家庭治理结构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是丈母娘领导下的太太负责制。在我家就是这样,家里大事听我的小事听她的。什么叫大事呢?打伊拉克就是大事,其余的都是小事。
看着看着,看到一篇专题的演讲稿“企业为什么成为舞弊者的乐园”,不经意心情却有点重。正好下午公司学习日,主讲的话题就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企业舞弊是个世界性的话题,美国人也从来不笑中国企业的腐败案多,因为他们更多。大到上市公司,小到民营企业,“实际上就是说,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条件具备他一定会有舞弊,他不舞弊脑子就不正常,他一定会去舞弊的,所以这个舞弊是有规律的。”
美国有一个叫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他们的结论是,舞弊一定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这个企业必然会发生舞弊。
第一个条件是压力。首先是经济上的压力,如果你生活期望标准比较高,你的收入比较低,那你的压力就非常大,现在年轻人很多人经济压力为什么很大呢,社会期望标准太高,他出来提的包要提两个字有LV的,穿衣服要穿乔治"阿曼尼的,涂香水要涂CD,所以经济压力非常大。其次是工作中的压力,我们的工作合同是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时,但是现在很多企业无限制的加班。第三是生活习惯改变,像陶华(一个贪了9000万的国有企业财务经理助理),本来是品学兼优,也不要花什么钱的,他为什么有压力啊,他交女朋友了。买一个钻戒,买一个手表三十万,生活习惯改变了,有的慢慢吸毒啦,酗酒啦,打麻将啦等等,造成一种压力。如果这个人有压力了,舞弊的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第二个条件是机会。现在企业很多的流程和制度,都是以方便高效为出发点,很少考虑有没有防止舞弊这样的事情,仔细看都让人提心吊胆。
第三个条件叫自我合理化。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这是犯罪,比如他会说这公司的钱都是我挣来的,没有我哪有公司啊?所以违规犯罪都是心安理得。
环顾四周一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企业,几乎比比皆是。包括我们自己。
企业做到最后,其实不一定比的是谁跑得最快,而是比的谁最后出错。人做到一定份上,比的就是定力和清醒。对于企业,防范的措施就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人,根本的出路还是文化建设和素质。
总是要提醒自己,从善如流,从恶如崩。人走向自己的反面,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