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领导者
领导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那些自上而下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下属活动的人。
二、战略思维的实质
(一)什么是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见、谋划、研判并且由此形成战略思想、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的思维活动。从空间上讲,战略思维是总揽全局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全面性。从时间上看,战略思维是指向未来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穿透性、预见性。从层次上看,战略思维是把握本质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彻底性。从方法上看,战略思维是充满辩证的思维,表现出显示思维的关联性、变动性。它是领导者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思维成效的高度体现,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
(二)战略问题与战略思维
存在决定意识。有战略问题的存在,才有战略思维的存在。战略问题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了战略思维的变化与发展。现在战略问题已经从单纯军事领域突破出来,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战略思维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及复杂过程。
(三)战略思想与战略思维
思想(thought)是头脑中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的大脑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成果。思维(thinking)则不仅包括理性认识的成果,还包括理性认识的形式及认识过程。以为战略思想可以囊括战略思维的全部,用对战略思想的研究取代对战略思维的获取,将战略思维局限在战略思想范畴之内,只会失去战略思维本身的创新活力。
(四)战略模式与战略思维
在战略领域,不同的力量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被描述为不同的战略模式,使战略选择与筹划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成功地制定战略却很难用现成的任何框架加以规范。人的知识经验、行为方式、性格情趣、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都使得战略思维远远超出逻辑思维的范畴,无法被现有的模式和框架所限定。
(五)战略能力与战略思维
国家战略能力来源于国家的土地、矿产、人口等资源要素,也来源于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机制要素,还来源于国民素质及精神状态、领袖集团素养、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能力等精神要素。一个国家的战略研究能力,是该国的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思维又是战略研究能力的基础。没有高水平战略思维就没有高水平战略研究能力,也就很难谈高水平战略决策。
(六)战略思维中的国家利益原则
国家利益是战略思维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历史上没有超越国家利益的战略思维。国家政治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家制度选择和国家之间关系确定而产生的利益原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利益,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战略思维的走向。
三、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整体性和全局性,是要抓住整体和全局中的要点,抓住关联战略全局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毛泽东还说: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二)对抗性
在战略思维过程中,始终要面对威胁评估,始终要筹划力量运用,始终要思考优劣转换。作为谋取优势争夺主导的精神活动,战略思维的较量,是双方决策层心力与智慧的较量。这种较量表现的矛盾与对抗,贯穿整个战略思维过程的始终。
(三)前瞻性
要“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要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规划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战略指导能动性的源泉。战略思维的一切成果,无不体现着预见和预置。思维主体必须以全部智慧和魄力实现对过去和现在种种决定性因素的切实把握,才能以成功的战略前瞻为战略指导开辟道路。
(四)进取性
进取性是战略思维主体的永恒追求。经验提供的思维材料不论如何宝贵,对未来的指导作用都是有限的。问题不会简单重复,历史也不会简单重演。战略思维中的进取性,要求思维主体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原有经验和传统的超越,从而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四、影响和决定战略思维质量的相关要素
存在决定意识。国家地理状况、政权性质、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组织运作等等客观因素,对该国战略思维会产生很大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国家意志很大程度上主要由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领导者表现,领导者的历史经验、价值判断,个人感悟和性格特征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战略思维的走向。
(一)机遇与战略思维
战略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机遇的寻找、评估与把握。感悟和认识趋势的过程,也就是把握机遇的过程。从事物发展规律看,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来。充分利用并控制机遇的阶段性, 才能使之向着有利于我们事业发展的方向变化。
(二)胆略与战略思维
胆略的本质是敢于冒风险。这种冒风险不是简单的莽撞,而是思维主体在能够认识把握的现实世界和难以充分认识和把握的复杂未来之间表现出的勇于担当。敢于冒风险的勇气,不仅来自对利益的深刻认识,而且来自对运用多种因素填补力量与目标之间距离的信心。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道路选择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胆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建设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胆略,不但溶入到领袖个人品质和民族和国家事业中,而且使他们成为高质量战略思维典范。
(三)威慑与战略思维
威慑指国家或政治集团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使用武力决心,迫使和阻止对方采取敌对行动或使行动升级的行为。威慑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足以影响全局的威慑力量,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使用威慑力量的决心和意志,第三个条件是要通过一定途径使对方认识和相信以上两点。实力是威慑的基础,决心则是威慑的灵魂。威慑在战略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在于把己方的力量和使用力量的决心传递渗透到对方的战略思维之中,既用我方的战略思维影响对方的战略思维。
(四)塑造与战略思维
形势的发展变化既依赖于客观实际,也取决于主观能动。这其中就包含有一个主动塑造的过程。形势与环境有客观条件制约的一面,也有主观能动性塑造的一面。我们能不能争取到更长和平发展时期,既取决于我们的被动应对能力,更取决于我们的主动塑造能力。
五、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的关系
战略决策是对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所做出的决定和筹划。它是完整的战略思维的阶段性成果。
战略决策进程所依赖的形势判断、威胁评估、目标选择、方针确定、手段运用等等,既可以说是战略决策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战略思维的全过程。
在直接关联战略决策的战略思维中,运用知识的方法往往比临时汲取知识更加重要。要获得这样的方法,需要像古今中外那些杰出的决策者一样,练就高人一筹的历史素养、哲学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加上科学的缜密,艺术的想像力,才能使思维的火花通过决策和实践结出丰硕的果实。
就时间段来看,战略决策可能是个短暂的瞬间,战略思维却包含长期的思索、反复的体验、努力的学习和勇敢的探索。战略决策的水平,最终取决于战略思维的能力。
这种能力无法与生俱来,它是长期从思想到实践、再到思想、再到实践练就的一种境界,一种胸怀,一种超越时代、穿透空间的把握和决断。
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战略思维,可以通过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思维视角、新的思维空间、新的决策思路,使决策上升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