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教育,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本书由明代罗贯中创作,共120回。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故事。全书通过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兴衰,描绘了一系列英雄人物的生动形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image

故事概要:

黄巾之乱: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开始。

英雄辈出: 曹操凭借机智和权谋逐渐崛起,成为北方的霸主。刘备以仁德著称,得到关羽、张飞等一批忠诚的将领。孙权继承父兄基业,稳固江东。

赤壁之战: 曹操意图统一天下,南下攻打孙权。刘备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 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魏、蜀、吴三个政权。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为魏王。刘备在蜀地称帝,建立蜀汉。孙权在江东称吴王,后称帝。

诸葛亮北伐: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其子刘禅,多次北伐中原,试图恢复汉室,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三国归晋: 诸葛亮死后,蜀汉逐渐衰弱。魏国司马氏逐渐掌握实权,司马炎最终推翻魏国,建立晋朝。晋军先后灭蜀、吴,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三国鼎立局面。


总结:本书通过对天下大势的描述和黄巾起义的详细叙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朝代的更替,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策略和人生智慧。



三国重点


黄巾起义(184年)


这场起义发生在公元184年,标志着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的开始,由张角领导,他利用自身的医术和宗教影响力,将人民组织起来反抗东汉政府的腐败统治。

起义军以黄巾为标志,寓意着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建立新的天下。

起义军迅速席卷各地,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经过九个月的战斗后,主力遭到彻底失败。

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局面的形成。


董卓入京(189年)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太后何氏和大将军何进掌握朝政,立刘辩为少帝。为诛杀宦官,大将军何进密谋调董卓等外兵入京。

计划泄露,宦官先下手为强,杀害了何进。随后,袁绍和曹操入宫诛杀宦官,宫中大乱,少帝和陈留王被劫持出逃。

董卓率兵进入洛阳,迎回少帝,并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废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并自封为相国,专断朝政。

董卓的残暴无道引起了天下人的反抗,最终曹操、袁绍等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史称“十八路诸侯讨董”。

董卓见形势不妙,挟持献帝从洛阳西迁长安,并自为太师。后来,他被部将吕布和部下王允合谋杀害。

董卓入京标志着东汉朝廷的衰落和三国时代的开端。


官渡之战(200年)


官渡之战是公元199年至200年之间一场关键的战役,地点在官渡。

战争初期,曹操采取守势,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和计谋削弱了袁绍的军力。

战争的转折点在于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并提供了焚烧袁绍粮草的计策。

曹操采用了这条计策,奇袭了袁绍在乌巢的粮仓,从而成功地击溃了袁绍的主力。


这是袁绍与曹操的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曹操胜利后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image

赤壁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一场关键的战役,发生于建安十三年,地点在长江赤壁。这场战役的主要参战方是孙权、刘备联军和曹操大军。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率领二十万众顺江而下,意图统一江南。孙权与刘备联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采纳黄盖的火攻之计,设计诈降放火,火势迅速蔓延至曹操的大营,曹军大败。

曹操见状,下令烧毁剩余的舟船,全军撤退。此战对曹操打击极大,也使他意识到江南军民的抵抗意志和战斗力。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是孙权和刘备联军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也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

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休养生息,而孙权和刘备则趁机扩张势力范围,为后来的三国格局奠定了基础。


刘备入川(211年-214年)


刘备入川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刘备在四川地区的势力扩张和统一,为他后来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当时,刘璋派遣法正邀请刘备进入四川,以帮助他对抗张鲁的威胁。刘备接受了邀请,亲自率领数万步卒进入蜀地。

公元212年,张松因被怀疑为“内奸”而被杀,这导致了刘备与刘璋之间的关系破裂。

刘备随即起兵开始进攻成都,尽管刘璋曾尝试抵抗,但最终在公元214年投降,刘备成功打下了益州。


关羽水淹七军(219年)


关羽水淹七军是一场发生在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充分展示了关羽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才能和风采。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后,亲自率领大部分荆州军队向襄阳、樊城进发,并很快将两地分别包围。

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出,同时向曹操求援。同年八月,汉水暴涨,发生水灾。

关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调集所有士兵,乘船进攻。曹军被洪水围困,于禁等七军将领被迫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斩杀。


曹丕篡汉(220年


指东汉延康元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标志着汉朝的正式结束。

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魏王和丞相的职位,掌握了大权。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说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

为保命,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接受。

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启。


诸葛亮北伐(227年-234年)


诸葛亮为恢复汉室而发起的系列军事行动,虽未能成功但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在战争中有所斩获,但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因病在五丈原前线去世。

在北伐期间,蜀汉与曹魏、东吴之间进行了复杂的外交和军事互动,诸葛亮也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应对战争中的各种挑战。

反映了蜀汉政权在诸葛亮领导下的军事扩张战略,也展现了诸葛亮本人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坚定意志。


五丈原之死(234年)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进行北伐,与曹魏军队在五丈原形成对峙。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战争形势的变化、军队的疲劳以及诸葛亮本人的身体状况恶化,蜀汉军队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尽管诸葛亮已经年近六十,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但他仍然坚持前往五丈原,最终在五丈原去世,结束了他的北伐梦,也预示着蜀汉的衰落。


蜀汉灭亡(263年)


随着刘备和诸葛亮等一代英豪的相继离世,蜀汉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多次北伐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刘禅的统治下,蜀汉的内政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官员贪污腐败,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蜀汉的国力逐渐衰弱。

曹魏和东吴相继对蜀汉发动入侵,使得蜀汉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蜀汉的抵抗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蜀汉的灭亡对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标志着三国鼎立格局的结束,也加速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司马炎建立晋朝(265年)


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嫡长子。咸熙二年,司马炎被拜为相国,并袭封为晋王。

同年,他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即位为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改元泰始。这就是晋朝的建立过程。


晋灭东吴(280年)


晋灭东吴之战是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的一场统一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司马炎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六路进攻东吴。

东吴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江迎战,但最终被晋军夹击大败。

晋军随后果断挥师直指东吴的都城建业,东吴军队在惊恐中选择了投降,士兵们纷纷逃散,最终东吴宣告灭亡。

晋灭东吴之战的胜利,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结束和晋朝的统一。



试听申请
国学智慧:人生八大智慧,得一便可赢一生 |

相关热门课程

EMBA系统课程,全面学习管理知识,董事长培训班,总经理培训班,企业管理者必修课程

“营销管理与创新实战高端班”(源自—清华大学实战营销总监(CMO)高端班)让你与营销大师零距...

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相关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高级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 有志于投资或从事新...

健康中国·未来大健康产业领航计划

课程背景“健康中国·未来大健康产业领航计划”,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讲话精神,面向全国各地区...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