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曰,“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曰,“致良知”
即使你对“心学”一无所知。这也是会是一场机缘,所遇所闻,将以天性使然,发乎自然,沿“心”道行走。而今闻圣人之言,实为撼动。
人生,正是明确方向。遇事心定,物来则照,孜孜修行。时光可贵,心定则为惜时,则为勤学。
致“正”道,自省,自警,铭记于心。何为“正”?致良知(光明良知),知行合一。自微处起始,自可行处起,则事事皆可炼心。
度阴山?
他,是一位畅销书作者。一本《知行合一王阳明》即便已经卖到突破200万册,但书迷们还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很多人都认为他很低调,他却说:“并非是你们所想的那样,我的书在全国各地各个书店都有,而且都在显眼位置。同时,我也在到处讲阳明心学的课。”当然,正如他和粉丝互动时说的那样,“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皆可为圣贤,所以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调低调的问题。只要你肯致良知,你就是圣人,人人都是圣人,何来高调低调。”
言及此,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他是谁了。
他,就是度阴山,一位努力探索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专家。
阳明心学,缘起高中
提起高中时读书,他说读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常心潮澎湃。“唯物主义是一定正确的,但我特别喜欢唯心主义,与其说我喜欢唯心主义,不如说我喜欢‘心’这个字。它灵动清新,‘物’字和它一比,简直是头蠢笨的牛。”
教科书谈到“唯心主义”时,特意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王阳明的。说有一天他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
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教科书严肃地批判道:“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坚决要不得。”
但度阴山老师却觉得这段话非常有意蕴,而且王阳明的本意并非是闭上眼睛,花就不见了。
花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你不和它建立链接,它对你而言,就什么都不是。
心外无物,走进王阳明
“心外无物,其实是一种提倡:关注你最应该关注的,少关注那些和你无关的事物。”度阴山老师说。
后来,他看到介绍王阳明的书,说王阳明是刽子手。因为他在江西和广西剿匪,杀了好多革命的农民兄弟。
再后来,他看了王阳明的各种文集和公正客观的传记,发现王阳明其实是个很厉害的伟人,值得我们学习。
但学习王阳明什么呢?
恐怕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在绕着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打转。
依度阴山老师之见,王阳明的心学不是理论,而是生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确切的说,它有一种其他哲学所没有的,或者说是不能很快入手的方法论。而这一方法论,简易明快地催生了王阳明的俗世智慧。
简单而言,阳明心学给我们每个普通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它能在俗世中指导我们的人生”。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都会遇到困难,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这就是阳明心学的价值所在。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源头(本心)上下手,而不是头痛医痛,脚痛医脚。”
人做正确的事,
比正确地做事要高明
于个人而言,阳明心学对他的帮助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做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拉。因为王阳明说,但凡是你良知认定的事就是正确的事,“人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要高明”,人生效率会大幅度提高。
做正确的事,绝对不会错,这就是阳明心学俗世智慧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