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疫情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是极其特殊的,意义也更加重大。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董志勇在“北大经院两会笔谈”中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疫情下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当前的中国经济不宜实施强刺激政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董志勇
董志勇表示,经济下行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也是市场的自我调整和修复,是强制性地挤出泡沫、淘汰落后产能、刺激创新。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显然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强刺激政策不仅不利于结构调整,而且会妨碍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财政政策上今年我国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同时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这意味着,今年各级政府将真正过“紧日子”,对此董志勇认为我国财政短期有困境,但是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均需扩大。
对于“钱从哪来”的问题,董志勇表示我国财政基本盘是相对稳定的。一是要落实消费税逐步下划地方,保证国企利润上缴;二是在投资方面,基建投资应该随人走,尤其要转向有针对性的对“人”的投资。
董志勇表明,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化减税降费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提升企业获得感,真正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实惠。
董志勇认为,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这将推动今年小微企业减负和发展。
董志勇还强调市场对于我国下一步经济恢复发展的作用,他表示,政府在采取结构性调整政策时,应当注意划清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权责界限,着力培育有助于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外部环境,决不能使此次疫情防控成为政府越位、扩权的契机。
“疫情是典型的外生冲击,这一期间因‘过度反应’做出的‘超调’,可能也是理性的反应。随着疫情逐步控制,经济活动回归后,资本市场所受冲击也将逐渐消除。”董志勇表示。
对于业界最近争议较多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强刺激扩张方案,董志勇明确表示,强刺激货币扩张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资本的价格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市场价格,不应随意干预。财政赤字货币化也会造成居民储蓄财富蒸发、挤出私人投资等严重后果。
董志勇认为,要注意防止“新基建”造成新一轮的挤出效应,在房地产方面有必要推动改革更多地发挥其实体经济的功能,回归居住属性和制造业属性。